革命纪实

当前位置/ 首页/ 人文环境/革命纪实/ 正文

肖克将军在森水村的日子里

肖克将军森水村故居
肖克将军森水村故居

 
     1940年农历7月,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时期,肖克、邓华将军带领军区的机关、县直机关驻进了地处平西大山深处的蒲洼地区森水村。

  森水村位于三坡地区、蒲洼地区、十渡地区的衔接地带,四周山高、坡陡、沟深,由于进村三条路不论从哪个方向都十分隐蔽和困难,故它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是平西抗日根据地日寇唯一没能进入的村庄之一。

  肖克、邓华等率军区、县直机关来到这里,指挥根据地军民抗战,在森水留下了令人难忘的记忆。

  七月初,正值日寇号称“十万大军,二十路进攻”秋季大扫荡的关键时刻,平西军直机关进入森水村。1940年秋季,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的斗争便从这里拉开了序幕。

  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军直机关指挥部设在了下森水村南头,肖克司令员住在湖沿上村民董德良家,邓华主任住在下森水董德奎家的羊圈里。肖克、邓华经常在羊棚子下临时支起的门板木桌前商量问题,几乎每天都在这里开会讨论问题。没有一点闲着的时候。屋子比较小、—张地图摊开,就占据了大半间屋子。有时这里还要举行会议,因此,这羊棚子成了整个森水驻地的军事指挥中心,也是森水村最忙的地方。村民们经常看见棚子里的灯—夜一夜地亮着。白天,有时部队首长也走出屋子,在棚前的台地上走走,有时指着东边和南边的大山不知在说些什么。

  为了及时沟通与外界各战场的联系,军直机关的电台就设在了上三湖,卫生所设在下三湖,而部队的战士除警卫部队驻扎在指挥部周围外,其余分驻在下三湖、上森水、西山脚下等地方。

  负责警卫部队的黄团长住在下森水董文通家的大南屋。现在还在世的86岁的九团三营战士董德良,就是负责保卫下三湖方向来的战士。


肖克将军在森水村的日子里
肖克将军

 
  当时,森水村四周的大山隘口处均设立了保卫警戒线,在东北方向的雀鸣山隘口处修建了战壕,西山口挖了壕沟有几百米长,村南下三湖地区朝平峪方向也挖了几十米的战壕,这些战壕的修建完全是为军直机关及部队首长的安全。

  部队每天还派出多拨警戒部队,实施24小时的警戒,随时提防日军的进犯。在村中为了防止狗叫,引发不良后果,村中的狗全部叫部队给买了后杀掉吃了。由于安全保密工作做的好,日寇先后来了几次扫荡,都没能进到森水村。就连日寇的飞机也曾多次来森水地区侦察,还扔了好些传单,后干脆他们就轰炸,可都没能奏效,只把炸弹投在了南雀鸣山的向北方向,有的炸弹炸了,有的没炸,解放后还有村民在南雀鸣山北坡拣到过未炸的炮弹呢。

  说起日寇的传单,一个羊倌捡了一张,恰巧被到他家串门的肖克见了,便对姓董的羊馆笑着问到:“这是你捡的,日寇来了你怕不怕——,羊倌说:“有大军在就不怕”。肖克哈地笑了起来。

  肖克驻扎森水期间,保卫工作做的十分周到,甚至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战士们的高度警惕。为这还闹过一起笑话呢。一天晚上―老乡家的―条毛驴弄脱了缰绳,跑出了牲口棚进了村中,正好被哨兵发现,哨兵连续三次询问口令,对面都不答应,于是,哨兵当即就开了火,将那头黑糊糊的驴打死了,第二天才知道是误打了老乡家的驴,这事讲给了首长,他们哈哈大笑说道:“不要那么紧张吗,这里已是很安全了”接着叫那位哨兵给老乡赔了钱,道了歉。

  肖克、邓华等首长驻扎在森水期间,也是他们指挥平西抗日根据地最紧张的日子。每天都有进出山的情报员,每天都有数百份电报传到这里,每天从这里又有数百道抗日的命令,由此传向根据地及华北地区。

  肖克、邓华在森水期间住在了下森水山崖下的五间大南屋里的县直机关,还把县看守所也移在这里,里面看押的特务、汉奸中有几个想乘机逃跑当时就被镇压了,一共被一共被毙了三个。大南屋房子较大,也比一般的农房宽敞。黄团长住了—间,县直机关住了两间,最外面的关犯人。部队驻扎在森水,为这小山村增加了无限生机,早上出操,白天几十匹军马都有人在村东大山上放牧。一次一匹军马因坡陡,从山上滚了下,因此,那个山坡便被老百姓叫作泡马坡。因为住的人多了,也使村中的支前工作增加了许多,如为了解决部队刚来时的缺粮问题,村里及时把全沟还未成熟的老玉米都给部队掰了吃了,救了燃眉之急。村领导穆凤山,带领全村百姓配合驻军部队,成立了运输组、缝纫组、担架组等。
--蒲洼人

     其中运输组负责将相应的军需物资,如弹药、粮食、物资等及时送到指定地点。甚至连部队的菜金、粮票有粮票有时都负责递送。因为工作做得好,配合也默契,有时部队首长直接找到村支部书记,请求他们帮助。一次,平西八路军某部―连急需菜金、粮票,肖克首长找到村支部书记穆凤山,希望他能望他能帮助尽快将菜金、粮票送去。这个艰巨的任务后来交给了运输组,并由他们出色的完成,受到部队首长的表扬。

      担架组是村中八名青壮年组成的担架队 ,紧随八路军主力部队,哪里战斗跟到那里,一去就就是两个多月,从战场上抬下了无数伤员。

     缝纫组由村中的妇女组成,他们专为前方战士做军装、做军鞋,仅两个多月就为部队接了五次军鞋任务,经加班加点,出色地为部队做了百余双军鞋,受到了部队战士的称赞。为了表扬他们,部队还奖励了他们一部分做鞋的原料,如麻坯子,粗布等。

     军区机关驻扎森水村的日子里,随部队前来森水村的,还有100多名边区抚育院的儿童在村里都分到了村民各户家中,有的一家负责一个,有的家里负责两个。而伤员大部分由部队卫生所负责,个别轻伤员有的也分住在老乡家里。

     两个多月很快就过了,转眼到了深秋。9月底部队接到通知,马上转移到新的地方,原因是日寇已经发觉了森水八路军驻扎的一些情况,他们先后派来飞机侦察,还投下了很多颗炸弹。为此,军区决定肖克、邓华等首长及机关必须转移到更加隐蔽安全的地方确保机关及首长的绝对安全。

    9月底,部队首先撤离,然后是机关、部队首长及及相关单位。而后决定百余名抚育院的儿童和伤员们转到了附近的富合村。

    肖克首长临走时和森水村领导穆凤山道别,并决定送他一笔钱,以感谢他在部队驻扎期间的良好服务,穆凤山恳切地说,做点工作是应该的,但钱不能收。因为抗击日寇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蒲洼人

    临别时,肖克将两头骡子驮的四个包袱,内有暂时不带走的重要文件,并要求穆凤山无论如何也要管好,丢了什么也不能将这些文件丢了,因它关系到部队的命脉。

    部队走后,穆凤山当即找到村中的一名党员穆甫林,将这些文件秘密地藏进村北大山崖头,东石塘的一个崖缝里。一段时间后抗战形式稍稍平稳,部队派来联络员,将藏在东石塘的文件取走。

    从1940年7月至9月,肖克、邓华等部队首长及机关人员在森水村住了不足三个月的时间,但在森水村却留下令村民难忘的记忆.

    尤其是部队与森水村民的鱼水之情至今令森水村的群众难忘。据我们采访的董凤金老人讲,那段时间,村中住满了部队,战士与村民友好的相处,战士有困难老百姓主动帮助,为在西山、下三湖、雀鸣山上站岗警卫的战士送饭、送水、送信,部队有事村中的运输组不论是什么时候,随叫随到,他们送粮、送物资、送弹药,最远到涞水的西北边界,向东到石亭,向北到门头沟的灵山地区。--蒲洼人

    村中的妇救会,为战士缝补衣服、做军鞋,问寒送暖。使军民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意。尤其是部队抚育院的孩子们放在老百姓家中,和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部队接走他们时,孩子们舍不得走,临别时淌下了热泪。在这里养伤的伤员,人人都得到了老百姓的亲切照顾。在森水的日子里,军民谱写一曲鱼水之情的赞歌,至今在世的老人,每每谈起都津津乐道。




我要评论



微信订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通讯录”,点击右上角的 “添加” 搜号码 www-puwa-ren 或查找公众号 蒲洼人 即可。